当前位置:主页 > 耀世娱乐资讯 >
精仪韵·中华情 精密仪器专业首届毕业班:中华仪器甲天下
时间:2023-09-27 21:26 点击次数:170

  在当时国家发展高精科技的形势下,1959年我系成立了仪器专业和其第一个班级—仪0班。仪0班曾立下,他们将数十年的精力和汗水挥洒在科学仪器的阵地上,向着科技强国的目标不断迈进。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学生时代曾经担任过仪0班班长的周兆英老师和仪0班的故事。

  1955年9月的某个深夜,一列满载着来自江苏、浙江、上海学生的专列火车,通过列车轮渡跨越长江,经过累计17个多小时的长途跋涉,风尘仆仆地抵达了北京前门站。在迎接新生的解放牌大卡车的颠簸中,青涩的年轻人们拖着行李来到了清华大学。挤满休息人群的三院教室,成为周兆英老师在清华园的起点。

  精致的前门火车站、雄伟的、寂静的北京街道、庄稼间的西郊公路、清华南门长长的林荫道、灰色平房的三院教室……这是周老师在北京的第一个夜晚,至今回忆起来仍然记忆犹新。65年前的这个夜晚里,周老师成为了清华大学机械制造专业制04班的一名新生,3年后又抽调为精密仪器系仪器专业的第一届学生。那一年,机械系制0有7个班210多名新生,还包含了铸0、压0、焊0和金0等若干热加工专业班。若干工科专业如雨后春笋般的开设,反映了国家对发展重工业、制造业以及培养有关方面人才的迫切需求。

  为适应国家发展高精科技,包括“两弹一星”的需要,精仪系成立了“光学仪器”和“陀螺导航仪器”两个新专业,代号分别为810和820。抽调了制造和其它专业中的40多名学生组成了仪0班,并分为一组和二组,各自对应上述两个专业。两组同学分开上不同的课程,做不同的课题。

  一次学校的班级汇演中,作为台词编辑的周兆英有感于焕然一新的中国面貌和国家对仪器人才的迫切需求,写下了“中华仪器甲天下”的豪言,这也成为同学们的共鸣。从此之后,他们也将此作为自己的毕生追求,在科研创新、仪器制造、培养人才、报效祖国方面更加努力地奋进着。

  在遥远的那个年代,新专业二组的专业课程是一副拼盘。当时的学生在自动控制系学习“飞行器原理”和“陀螺原理”,请刚从苏联回国的吴琪老师教授“自动调节原理”,请外校进修的老师开设“仪器设计基础”课。当教研组主任严普强自学教授“陀螺罗经原理”课之后,仪0班才逐步开齐了课程。

  但这,都不能阻止仪0班学子对知识和实践的渴望。当时的师生联合任务组承担起了国家课题,真刀真枪完成了大学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在“战斗中成长”。并且和自动控制系相关专业师生合作,由此诞生的“飞行模拟三轴测试台”,加工装配后在科研生产中使用了十余年。凭借优异的表现,仪0班在毕业前被学校评为先进集体,并有数位同学被授予了“优秀毕业生”的称号。

  1961年的毕业生公告中,完成6年学制的名单里,光学仪器专业有31名同学,精密仪器专业有9名同学。而在拿到毕业分配表的时候,除高校和科学院外,有些是仅有代码的单位。“报志愿的时候,我们都填写的是‘服从分配’。国家需要就是我们的志愿,所有人都愿意到艰苦的地方去。”回忆起最初的选择,周老师总是感慨万分。

  光阴荏苒,一别数十年,当年的大多数同学都在各个岗位上尽责尽力,从高精度的半导体制造设备,精密的导航仪器,现场的重大设备,他们在“自力更生”的思想指导下度过了不平凡的蹉跎岁月。有些同学在祖国边远地区和艰苦环境中工作和生活了一生,默默成为国家复兴的“无名英雄”。

  60年过去了,仪0班留校的同学中,现有殷纯永、徐端颐、顾启泰和周兆英4位老师。从参加和承担科研任务到得到学校和国家奖励,从继承课程到开设体系,从合作指导研究生到推动相关学科和产业发展……他们一步一个脚印走地很稳。他们明白,就像自己曾经的老师们所做的那样,为国家科研技术的进步培养先进人才,并传承“自信、严谨、创新、奋进”的精神是当务之急。

  “中华仪器甲天下之梦,仍然要靠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仪器人实现和发展。要紧跟国家的需要,用扎实的努力推动相关学科和产业的进一步升级!”短短两句话,却是对包括周兆英老师在内的仪0班学子奋斗一生最好的概括。

  仪0班和老师们用数十年如一日的辛勤努力践行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也向我们诠释了积极进取、锐意改革、精益求精的精仪精神。

  年华似水,转瞬即逝。前辈仍在坚守之时,一位位更加年轻的老师与学生,已逐渐成长为精仪系新的中坚力量。他们正秉承前辈的光荣传统,继续谱写着属于清华人的奋斗历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奉献着青春和智慧。

Copyright © 2028 耀世娱乐注册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