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耀世娱乐资讯 >
AI芯天下丨独立云厂商正经历“过山车式”起伏
时间:2023-06-27 05:08 点击次数:101

  然而,对于云计算行业企业而言,随着由政策主导的云计算产业布局落地,政策牵引带来的行业竞争加剧,以及行业壁垒减少,也正在让这一领域基础设施的供给门槛,变得越来越低。

  随着东算西数工程的开展,在推动数字经济整体发展的同时,一些公有云厂商的技术和产品使用门槛也将被降低。

  随着云计算公有云领域资源不断向头部集中,以及“东数西算”国家工程启动带来整体行业发展的竞争加速,留给独立云厂商们的机会和时间都较为紧迫。

  在此大背景下,像Ucloud、金山云、青云等独立云厂商在时间差上,撞到了属于自己的蓝海。

  悲剧的是,蓝海变为红海,并不需要经历惨烈的厮杀,而是只需一个决策:一个让大厂提高To B战略优先级的决策。

  先进的互联网公司来到云计算赛道后,经营逻辑比行业初创公司更原始、更野蛮。

  云计算本质上是一个软硬件资源投入巨大的行业,规模越小就越难以摊薄成本,这时候要撑下去只能从二级市场拿钱。

  作为国内典型的腰部云厂商,优刻得、青云科技、金山云下滑的财务数据正透露出国内中小云厂商加速失血的局面。

  巨头的重重围剿,令中小厂商在成本高企的同时,还在不断被夺取市场,加速失血成了其摆脱不了的宿命。

  搭建生态迫使其他云厂商做出更加艰难的选择,如果要自立更生很可能会被排除在体系之外,而且很多事情要自己做,包括搭建厂房、跟进研发。

  换言之,通过建立云生态,巨头进一步集合了流量与品牌优势,相比之下,没有生态的云厂商更像是单兵作战,其面临的市场压力也会更大。

  ③中国市场已经形成了事实上的多云格局,企业会在多云间实时切换,选择价格最低的资源。

  前五之外的厂商的云计算产品并不更便宜、也不会搭配更多资源,所以退出前五,基本就是退出了公有云市场的主流,翻身很难。

  ④相对于海外巨头动辄60%-70%的毛利率,国内云厂商的毛利率通常在30%左右。扣除研发成本、硬件损耗成本、经营成本后,利润率通常为个位数。

  巨头云厂商的超低毛利率,某种程度上是为绞杀独立云厂商而付出的一次性代价。

  ⑤上市能否缓解资金压力?对于独立云厂商来说,上市就意味着要交出更好看的财务数据,就要控制亏损,但一旦控制亏损就意味着损失市场份额;

  反之,加速扩张、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就意味着更大的亏损,这就造成了股价下跌,反而降低了募资的能力。

  近年来,中国企业云计算市场浪潮迭起,由于云计算可以提供便捷和有弹性的基础设施服务,吸引了大量企业、政企客户上云,但是上云一段时间后,又发现了新的困惑。

  阿里、腾讯、华为拿云计算的单、特别是政企客户的单,往往不是单独的卖云,而是捆绑在一个大的计划里。

  不只是基础的IaaS层,而是包括PaaS层在内,以及一些协议、端口、适配等,都容易被云平台提供商[锁死],导致客户被深度绑定,从而使得[上云容易下云难],形成了一种对云供应商的被动性依赖。

  更重要的是,由于云平台上大部分承载的是企业关键性数据,对云平台的业务、数据的稳定性要求极高,这种隐形迁移成本高到无法想象。

  这种迁移成本与其说是技术上的,不如说它更多的是沉淀在企业决策者的心智里的担忧。

  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等不同云产品对传统IT的渗透率不足10%,未来还有很大的开发空间。

  这其中,巨头多选择在公有云市场厮杀,青云科技则主攻私有云市场的一款超融合系统产品,可提供计算虚拟化、软件定义存储、数据库、容器平台等诸多企业云服务搭建所需要的功能。

  在这一细分市场上,青云科技的竞争对手主要是华为、新华三、深信服、联想等硬件厂商,并没有BAT,也没TMD的身影,得以让青云科技避开互联网巨头的直接竞争。

  截至目前,包括阿里云、腾讯云、百度智能云等在内的主流云计算企业,已先后表态,称公司将基于业务特色,开展数据中心建设运营,也都在着手拓展业务。

  部分资料参考:雷锋网:《身价暴跌的独立「云」厂商:城池失守、员工颓靡、高管敌对》,虎嗅APP:《凭什么“上云容易下云难”?》

Copyright © 2028 耀世娱乐注册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